“祭”都有哪些考究?发表时间:2023-02-22 16:36 古人把埋葬前的祭祀称为“丧祭”或“凶祭”。儒家经典《春秋公羊传》中提到,所有的丧葬祭祀都叫饮酒,祭祀后的仪式叫祭祀。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“礼仪之邦”,凶礼作为儒家的“五礼”之一,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,我们的祖先也是一丝不苟的人。 祭祀是吉祥的,细分为虞祭、卒哭之祭、小祥祭、大祥祭、禫祭。 一、虞祭 逝者下葬后的当天我们中午,治丧的家人生活就要他们赶回去举办虞祭。虞有“安”的意思,举办虞祭的目的,是为了让亡灵入土为安。 虞祭是要举办三次:葬后的第二天再虞,到了第四天要三虞。 二、卒哭之祭 三虞之后,在百地利发展开始卒哭祭。这里的“卒”是停止的意思。 古人孝顺父母,长辈去世后,直到很久以后埋葬都很痛苦,因为每当想哭的时候就哭,所以叫“无时之哭”. 卒哭祭结束后,就不应该这样哭泣。这不礼貌,而且也太伤神了。只需在早晚的时候各进行一次哭奠就可以了,这被称为“有时之哭”。 三、小祥之祭 小祥,是指父母尊亲逝世后一周年的祭祀文化活动。 祥,吉也。在小祥之祭祭祀之后,孝子们可以逐渐脱去孝服,换上一些吉祥的衣服。他们可以不加调料吃一些蔬菜和水果。 三、大祥之祭 在父母去世两周年之际,我们将举行一个大型的吉祥仪式。 孔子主张君子面对丧亲之痛,心情一定要非常沉重,美味的食物,华丽的服饰,一切娱乐休闲都是为了享受,太不“孝”了!至少三年应该是痛苦的,吃得不好,活得懦弱,天天愁眉苦脸。 西晋时期,有一个名叫田言的人。在他母亲去世之后,他在她的坟旁搭了个茅草屋一守就是三年,只吃粗米和水,甚至不能和妻子说一句话。 官员们如果遭遇到了父母的凶事,必须选择辞官回到祖籍,守孝二十七个月,这就叫“丁忧”。要是敢匿丧不报,被发现了自己就得进行除名! 子女们只有在大祥祭后,食物可以吃肉、加酱油和醋等调味品。 四、禫祭 大祥一个月后就要禫祭了。祭祀结束后,客人们将举行盛大的宴会。这个时候,漫长的凶事也就大致结束了,他们可以彻底摆脱哀恸,喝着甜酒,听着音乐。 《论语》中的文字: 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 正是因为这种物以类聚的观念,才形成了我们特有的丧葬习俗。 下一篇丧服为何是白色的?(一)
|